近日,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接受《环境经济》杂志专访,针对循环经济理念如何应用于纺织行业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循环时尚商业模式带来的机遇等话题分享了基金会的观察与见解。

以下为采访全文

被誉为时尚界“教父”的亚历山大·麦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大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然而,在今天这种“获取—制造—废弃”的线性商业模式下,时尚却成了大自然的“掠夺者”,每年数百万吨的服装被生产、穿着和丢弃,不仅造成了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与环境污染,还造成了经济损失。

时尚产业需要一场变革。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觉醒以及对时尚品牌环境责任表现的关注,可持续时尚成为突破产业增长壁垒的重要契机。基于此,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发布了基于循环经济原则的《循环商业模式:重新定义时尚产业的增长模式》,预计到2030年循环经济模式将为时尚产业带来7000亿美元的商机。

每年仅有不到1%的材料重新生产制成新服装

“在服装被丢弃之前,每件服装的平均穿着次数是多少次?”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英国)北京代表处循环时尚项目经理曹子靖接受《环境经济》采访时给出了答案:“只有7次。”

曹子靖告诉记者:“我们生产的所有服装中大概有97%的原料来源于自然,其中石油基合成的塑料纤维占有绝对比重。纺织行业是全球仅次于石油行业的第二污染产业。”

在“获取—制造—废弃”的线性商业模式下,每年都有数百万吨的服装被生产、穿着和丢弃,不仅造成了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与环境污染,还造成了高额的经济损失。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在2017年发布的《新纺织经济:重塑时尚未来》中指出,2000~2015年期间,全球服装产量翻了一番,但这些服装被穿着的平均时间则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绝大多数衣物只被穿着了7~10次就被丢弃,被丢弃的衣物总价值高达4600亿美元。      

从全球来看,纺织行业的循环利用情况不容乐观。《新纺织经济:重塑时尚的未来》指出,在服装闭环回收中,每年仅有不到1%的材料重新生产制成新的服装,约12%的服装材料以其他方式利用循环,剩余的绝大部分服装材料最终或被填埋,或被焚烧。

何为“闭环回收”?曹子靖解释说,这是一种是在不损失原材料完整性的情况下收集和再回收产品的处理方式。具体到纺织行业,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纤维到纤维”的回收,比如一件衣服在回收处理后依然以一件衣服的形态再次回到市场上,而不是改造成其他产品的降级处理。

“目前,欧洲国家服装闭环回收利用率大概是在10%左右,并且有望在2030年达到18%~26%。”曹子靖告诉记者:“中国没有专门统计过服装闭环回收利用率,但从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的高低或许可以管中窥豹。”

中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约600万吨的废旧纺织品,并以12%的速度快速增长,而废旧纺织品目前的去处只能作为原材料利用,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其利用率不到20%。

曹子靖分析了中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偏低的原因:一方面,中国纺织业供应链较长,分工复杂,涉及企业数量多,企业发展规模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很难进行统一管理和数据追踪;另一方面,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市场机制有待完善,成熟的市场环境是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能力和水平的关键,这需要各方的参与。

此外,废旧纺织品回收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回收体系尚未健全。曹子靖告诉记者,由于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的利润较低,目前许多从事废旧纺织品回收的商家是个体经营者,其经验水平良莠不齐,回收市场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也缺乏统一的监管。有些回收商仅仅提取高价值的材料做简单回收,将其余的材料当作废料或燃料处置。各个社区的废旧纺织品回收点也相对分散,回收效率较低。

曹子靖告诉记者,由于现在服装产品种类繁多且用料各异,绝大多数都是“混纺”的,其中所含材料、物质、颜色等复杂性高,从技术上也增加了循环利用的难度。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到2030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30%”的目标要求。目前看来,中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能力和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制造1公斤织物平均会产生23公斤温室气体

中国是世界纺织大国,在全球纺织行业价值链中处于重要地位。

在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支持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循环经济助力中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潜力——以塑料、纺织及农业-食品领域为例》(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到580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化纤产量占全球70%以上。同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超过2900亿美元,在全球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纺织行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行业,具有高耗能高排放的特点。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英国)北京代表处项目研究员陈磊告诉记者,麦肯锡曾经测算过,制造1公斤织物平均会产生23公斤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各类研究表明,纺织行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为2%~6%不等。

纺织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生产加工中的能源消费,按能源消耗划分,包括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服装及服饰业三大块。

从能源消费总量来看,纺织行业的能源消费总体仍呈上升趋势2019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9814万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13.1%。从能耗占比来看,纺织业的能耗占比最高,2019年达到69%;其次是化学纤维制造业,占比为23%;纺织服装及服饰业占比最小,仅为8%

《报告》基于纺织行业能源消耗量估算得出,2020年中国纺织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4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并在2045年达到峰值后逐步回落,预计206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3.0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于纺织行业,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陈磊告诉记者,他们与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温宗国教授团队合作,基于不同的情景评估了循环经济在纺织行业的碳减排潜力。

评估结果表明,在循环经济情景下,2030年中国纺织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94亿~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020~2030年可累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为0.04亿~0.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到2060年,中国纺织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07亿~2.7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020~2060年可累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为6.39亿~15.8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陈磊通过评估得出的结论向记者分析说,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生产过程资源高效利用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纺织行业的能源需求以及新纺织制品的生产需求。尽管在循环经济情景下纺织行业温室气体减排量可观,但实践起来并非易事。

“加速纺织行业商业模式向循环经济转型,需要政府、市场、企业等各利益相关方一同发力。”曹子靖建议,在政策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监管机制,配套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对相关的项目和产品给予优惠;在市场层面,建立更为完善的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回收体系;在技术层面,从全生命周期碳减排出发,鼓励研发新技术、开发新材料;在宣传层面,既要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的理念,还要对产品做出标识和指引,引导消费者最大限度延长产品使用周期。

一场“循环时尚”的浪潮正在掀起

“我们需要摆脱时尚产业线性的经济模式,通过创新和改变商业模式重新定义时尚产业的增长,并从源头上解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曹子靖说。

早在2017年,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就发布了《新纺织经济:重塑时尚未来》,聚焦服装业的线性经济模式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原则的新纺织经济,为循环时尚项目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年后,2020年,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携手百余家时尚产业的领先品牌和机构,基于循环经济的原则,正式提出了“时尚产业循环经济愿景”

“我们希望在时尚产业循环经济中,产品如服装、鞋类和配饰可以实现三个目标:更多次被使用、为再造而造、由安全地回收再生或可再生材料制成。”曹子靖告诉记者。

所谓“更多次被使用”,主要包括:可以保持产品最高价值的商业模式、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要使其经久耐用、企业为用户提供必要的知识和工具及服务以维持其产品在外观和情感上的吸引力等。

所谓“为再造而造”,是指采用易于拆分的方式来设计和制造产品和材料,以便产品可以实现重复使用、再制造和回收利用,且在适宜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对其进行使用和循环后,可将产品和材料安全地用作堆肥。

所谓“由安全地回收再生或可再生材料制成”,主要包括: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品和材料不含有害物质,且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不会将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通过优化水、能源、化学品和材料的使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实现这一愿景,不仅需要产业界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与合作,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支持开展大规模地创新,并在实施过程中保证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曹子靖告诉记者:“想要让循环经济商业模式持续发挥潜力,企业需要重新设计绩效指标、产品和供应链网络以适应现有环境,并形成更大规模的循环商业模式。”

为了进一步证实循环经济模式在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巨大潜力,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在2021年4月发布了《循环商业模式:重新定义时尚产业的增长模式》,到2030年,在租赁和转售等领域,循环经济模式在全球时尚市场所占的份额有可能达到23%,蕴藏着7000亿美元的商机。

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觉醒以及对时尚品牌环境责任表现的关注,循环经济模式势必为时尚产业带来更显著的增长机会,目前正是探索时尚产业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型的最佳时机,一场“循环时尚”的浪潮正在掀起。

英国品牌Petit Pli设计出一款可伴随儿童的生长一起“长大”的童装,其产品线根据儿童的身高成长情况设置了7个可调节尺寸。从品牌概念到结构探索再到材料选择,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决定都指向了产品和材料更长久、更高价值的使用,而非在短暂使用后被丢弃或降级利用。

中国上海本土品牌ICICLE之禾遵循“MADE IN EARTH 自然万物之一”的品牌理念,从产地种植的环境友好理念,到材料的天然有机选择,再到生产过程中的节水染色技术、可生物降解试剂使用、植物上浆化合物,开发出了符合循环牛仔理念的产品——土壤牛仔系列。

曹子靖向记者介绍说,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与贯穿整个时尚产业价值链相关的企业、机构等开展合作交流,包括古驰、拉夫劳伦等众多国际知名奢侈品与高端时尚品牌,不断深化循环经济模式应用于时尚产业的共识与实践。

“可持续时尚不是限制企业发展的枷锁,而是突破增长壁垒的重要契机。”曹子靖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在循环经济的实践中看到更多的企业参与,用创新的视角去发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希望企业未来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曹子靖表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将以推动中国时尚产业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型为愿景,通过深入研究探索产业现状与潜力、建立时尚产业本地合作网络、促进全价值链沟通与协作、推动企业实践与创新等相关工作,助力中国时尚产业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