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reenhouse Gas Protocol,简称 GHG Protocol)即将启动排放核算框架的修订工作,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发布了一份洞察报告,探讨如何通过更真实、公正的碳排核算,更有效地支持循环经济转型。  


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我们亟需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产品与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处置方式。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能源效率的提升,能够解决约一半的全球温室气体(GHG)排放。而要应对剩余的排放压力,就必须加快迈向循环经济。  


然而,目前的温室气体核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循环商业模式的发展,也未能有效反映企业循环实践所带来的减排价值。企业和资本市场因此缺乏关于循环活动对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影响的精准数据,难以据此做出决策。  


破解这一难题,对推动循环商业模式的主流化至关重要,也有助于释放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污染危机)中的潜力。值得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减排方式都是可持续的:一些方式虽然减少了 CO₂e 排放,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自然破坏以及土地和水体污染;而通过保持资源循环利用、修复生态系统实现的减排,则兼顾了环境系统的整体健康。  


作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正在启动修订。基金会希望借此机会,推动核算体系更公平、真实地反映循环经济相关活动的碳排表现,与《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真实、公正”的核算原则保持一致。  


我们与全球网络中的领先企业合作,梳理了他们在推动循环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核算挑战,并向《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尤其聚焦于范围3排放(即价值链中的间接排放)。相关洞察已整理成《优化气候排放核算,助力循环经济转型》报告。  


报告举例说明了当前核算方法存在的偏差和盲区,导致排放核算不准确、不完整,甚至在制度上更有利于线性经济活动,而非循环方案,例如:  


  • 从线性转向循环营收模式:循环解决方案(如再利用、维修、再制造)通常涉及更复杂的价值链与多次使用阶段,而这些额外阶段的排放并未被准确纳入核算体系。

  • 再利用:若仅将生产排放归因于首位用户,后续的多次使用所带来的减排无法反映,缺乏对“再利用优于丢弃”的激励机制。

  • 提升产品耐用性与可升级性:现行规则要求企业在销售当年预估并报告产品整个使用阶段的排放,导致:

    • 企业反而因其产品更耐用,在当年的排放核算中被计入了更高的使用阶段排放,导致在碳核算上处于不利地位;

    • 产品后续升级所带来的减排则无法在核算中体现。

  • 选择产品使用后的处理方式:企业可选择排除能源回收焚烧、回收、再利用和维修等路径中的排放,导致这些处理方式之间的实际排放差异无法在核算中体现。

  • 投资组合排放核算缺失:投资者目前无需报告所投企业的范围 3 排放,尽管这部分往往是其气候影响的核心。投资决策中因此忽略了线性向循环转型所带来的潜在减排贡献。

为应对上述挑战,报告提出了五项针对《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修订的建议,重点关注范围 3 标准及其实施指南的改进方向。  


10.png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修订说明

  •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预计将于 2026 年发布草案,开展公众咨询,并于 2027 年发布最终标准与指南。本轮审查为其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使标准与指南更好地支持企业从线性向循环转型的价值创造方式。鉴于《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在全球的广泛影响力,本次修订有望推动循环经济解决方案迈向常态化。

  • 我们呼吁所有排放数据的使用者积极参与《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的修订工作,共同推动构建一个“真实、公正”的碳排核算体系,更准确地反映循环经济活动的贡献,与本报告所提出的建议保持一致。  


下载报告

《优化气候排放核算,助力循环经济转型》现已提供英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中文版

本报告面向关心碳排放核算准确性的企业、投资者、政策制定者、行业协会与可持续发展专业人士。报告呼吁对《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的方法论进行修订,以更好地反映与循环经济转型相一致的商业活动。


引用方式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 《优化气候排放核算,助力循环经济转型》,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