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以及电气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即从依赖于燃料技术转向以电力为驱动的替代方案——到 2040 年,基于特定情境下,全球对锂、钴、镍、铜和其他稀土矿物等关键矿产的需求将增长 5 倍以上。
迅速提升关键矿产供应以满足激增的市场需求,已成为一项严峻挑战。同时,以“浪费和低效”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加剧了这一挑战,并带来更为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以及更为负面的环境与社会影响。
为了降低整个价值链面临的材料价格波动、供应中断以及供需错配等风险,我们亟需从系统层面进行重构。
为了满足清洁能源需求和电力系统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推广循环经济方法,以减少对原生关键矿产的依赖,并配合负责任的采矿投资策略。
循环经济策略强调系统、价值链与产品的重塑,力求从源头消除废弃物,延长产品和材料的使用寿命,并促进自然再生。
通过重复使用、维修、翻新等循环经济的“内循环”策略,保留产品和材料的最高价值,有助于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率的显著提升,同时避免回收环节中的物流运输难度高与材料损耗问题。此外,这些策略也为区域内循环和本地能力建设提供了可能,从而降低对进口的依赖,增强关键矿产供应的长期安全保障。
这些策略以重塑系统、商业模式与产品设计的方式释放价值,并减少碳排放,以及降低与采矿相关的负面影响。
在中短期内,回收将是实现供应链多元化以及调节供需差距的重要手段,但只有全面落实循环经济原则,才能充分释放其长期潜力。
随着首代电池和可再生能源设备逐步退役,以及电子废弃物的持续增长,循环经济中蕴藏的关键矿产价值,往往就隐藏在我们眼前,例如:
2035 年前,风力设备的退役潮可能推动风电设备回收市场的规模增长 3 倍,市场价值约达到 90 亿美元。然而,更具循环潜力的机会在于零部件的循环利用,而不仅仅是废弃物回收。(脚注:Systemiq分析(2025))
到 2035 年,处在生命周期末期但未被有效回收的铜废料将超过 9000万吨,其潜在价值高达 1100 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前 20 大铜矿年产量的总和。 (脚注:Systemiq分析(2025))
在全球电气化与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关键矿产的供应链稳定与安全,已成为政策制定者、企业与投资者讨论的重点议题,循环经济所带来的潜在机遇受到广泛关注。三大关键推动因素正在为行动创造重要窗口:
技术成熟度显著提升:资产追踪、模块化设计、人工智能(包括 AI 的智能分拣技术)和回收技术的不断突破,让循环解决方案更具可行性与规模化潜力。
企业的积极参与: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循环经济策略不仅能降低原材料成本与废弃物管理成本,还能降低其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敏感性与暴露风险。这些因素亦吸引了众多追求可持续发展回报和供应链增益的金融机构的参与。
政府层面的日益关注: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贸易壁垒加剧、关键矿产获取受限的背景下,各国政府越发认识到产品设计与材料回收在构建安全、韧性供应链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例如,欧盟的《关键原材料法案》与《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等政策正在形成政策合力。
当下的产品设计、基础设施与产业系统将决定关键矿产未来几十年的流动格局。从源头出发以循环经济原则对供应链进行重新设计,不仅有助于实现更高的拓展性与成本效益,还能避免受限于线性经济模式的固化风险。
通过消除废弃物,并保持产品与材料的最高价值,动力电池循环经济能有助于降低对关键矿产的依赖,增强应对价格波动和供应链中断的韧性。同时,推动动力电池的循环经济转型可显著减少电池供应链中的碳排放。以下是循环经济在动力电池领域应用的初步概述:
实现循环经济转型,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推动系统性再设计:
系统层面
城市出行系统可被重新设计为集成多种出行方式,且坚固可视化和数字化的平台。例如,按需提供的电动车服务能以更高利用率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从而减少用车总量,缓解交通拥堵,降低材料消耗。
通过车网互动技术(V2G),动力电池可充当储能单元,减少对固定储能设施的需求,从而提升整体能源系统的效率。
商业模式层面
通过产品即服务(PaaS)、电池更换服务与回购等商业模式,将产品的所有权、性能保障以及生命周期末端处理责任从用户转移至服务商。因此,服务商会更有动力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延长产品的周期,提升产品的耐用度以及产品在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回收利用率,让关键矿产能够长期续存在系统中循环利用。
例如,通过预测性维护,可以提前对电池进行维修和升级,从而保持其最佳性能水平。相较于传统的电池所有权模式,这类新型商业模式也可为用户提供更低成本的出行选择。
产品层面
动力电池可采用模块化、可升级的设计,以便在使用过程中利于维修与再制造,维持使用性能。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可通过高效回收技术回收其中的关键材料。
退役电池可转用于性能要求较低的场景(如备用电源系统),可延长其 5 到 10 年的使用寿命。
按照“实际用户、实际需求” 定制化设计电池容量,可减少非必要的材料使用,提升能效、延长电池寿命,并降低电动车总体成本。这类策略的落地,还需配以快速、便捷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这些策略并非通用模版,其有效性取决于电池设计、监管环境、市场成熟度及地域背景等多重因素。因此,要在不同地区和使用场景中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需因地制宜地组合采用多种循环策略。
为充分释放动力电池循环经济的全面潜力,政府与行业各方必须加强协作,建立统一的框架标准,推动跨境合作,并引导资金投入循环生态系统的建设。
到 2030 年,循环经济将创造 1000 万个就业岗位,并带来 1500 亿美元的经济价值。(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回收锂所需的能源比开采原生锂少 90%。(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循环利用退役电池可将其使用寿命延长 5 至 10 年
到 2030 年,预计每年将产生超过 1100 万吨电动汽车电池废弃物,循环策略可以有效避免大部分废弃物进入垃圾填埋场(来源:IDTechEx,2023)
到 2040 年,废旧电池中的材料回收可满足欧洲市场对锂、钴和镍需求的 25% 至 30%。(来源:欧盟委员会,2023)
在过去 15 年中,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始终致力于推动循环经济成为企业和政府应对经济、环境及社会挑战的优先解决方案。我们在企业、政策制定者和国际机构之间建立起的公信力与合作网络,使基金会具备战略引领能力,能够推动切实行动、创造深远影响——我们在塑料、时尚和食品等领域的系统性工作正是这一影响力的有力体现。
作为对当前系统性变革行动的重要补充,基金会正携手项目伙伴,包括 Systemiq、宁德时代(CATL)以及多家网络合作机构,共同制定一项推动关键矿产循环经济转型的“行动议程”,旨在:
设定愿景,明确循环经济在关键矿产领域的经济价值,并展示其带来的广泛环境与社会效益;
制定路线图,明确企业实现循环经济愿景所需采取的关键步骤;
加速并追踪进展,通过动员关键价值链参与者、提升信息透明度,推动变革落地;
识别市场与监管障碍,找出阻碍循环路径采用与系统转型的关键因素;
推进行动转变系统条件,通过企业个体和协作行为、投资,以及政策倡导,推动实现系统层级的转型。
想了解更多关于关键矿产的循环经济机遇及电池的循环价值链,欢迎阅读我们的宁德时代(CATL)案例研究,或收听我们的播客节目:《循环经济下的材料安全|能源与竞争力》。
本次初步探索基于基金会多年来在循环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循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另一半蓝图》以及《循环经济:中国实现气候目标的“三重奏”解决方案》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