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日,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MF)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了“终结塑料污染——全球商业联盟”,以召集志同道合的组织,在即将启动的“终结塑料污染的全球条约”谈判过程中,助力企业发出坚定而有雄心的声音。

全球85家组织,包括塑料价值链中的领军企业、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支持并发布了共同愿景:制定行之有效且目标宏大的终结塑料污染的全球条约。

携手共推《终结塑料污染的全球条约》

今年3月,在内罗毕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来自175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议——《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这一历史性决议决定设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Negotiation Committee),委员会于2022年开始工作,目标是在2024年底之前完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协议草案。预计协议草案将涉及塑料包括生产、设计和处置在内的整个生命周期,可重复使用和可回收产品以及材料设计等内容。

塑料污染全球条约的第一次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会议将在今年11月底举行,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MF)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发起“全球商业联盟”,一方面希望通过联盟工作模式,促进塑料价值链参与方、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共同努力为达成目标宏大、行之有效的国际条约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是为商界建立信心,让他们认识到全球塑料条约,不仅迫在眉睫,还能提供多种利益。

全球商业联盟认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达成,将为塑料循环经济转型提供最重要的契机。我们的愿景是,在循环经济中,塑料永远不会成为废物或污染,其产品和材料的价值会在经济中得以保留。

条约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整合和协调各国的政策和塑料污染治理行动,带领大家朝着共同的战略目标努力,也有助于建立起一个国际政策框架,为全球基础设施、创新和技术投资创造有利条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全球塑料条约应满足3个“必须”条件

  1. 该条约必须制定全面、协调的措施,以加速全球向塑料循环经济的转型

  2. 该条约必须包含促进条约有效执行的配套机制,为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提供支持

  3. 该条约包含的范围必须广泛,要全面覆盖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等所有塑料污染源,以及塑料污染物泄入自然环境的所有途径

实现塑料循环经济愿景的三大途径

为实现塑料循环经济愿景,“全球商业联盟”认为必须在以下三个关键领域取得进展:

  1. 采用循环经济方法来减少塑料的生产和使用,重点关注泄露率高、寿命短、和/或由化石基原生资源制成的塑料

  2. 对于无法淘汰的塑料制品,进行循环利用,将它们保留在经济系统中并保持自身最大价值

  3. 预防现阶段不能消除的微塑料和塑料垃圾向环境泄露,包括实施强有力的废物管理措施,以及解决历史遗留污染问题

“全球商业联盟”四大目标

为实现塑料循环经济的愿景并在条约谈判中取得所期望的成果,联盟制定了四个关键目标:

  1. 提出清晰的、具有一致性的政策建议,包含优先路径、重要考量因素等内容,促使目标远大、行之有效的国际条约的达成

  2. 召集一个包含企业、金融机构、主要非政府组织、商业组织构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团体,成员以实现塑料循环经济为共同目标,同时承诺为达成一项具有实效和法律约束力的终止塑料污染条约提供支持

  3. 代表联盟协调宣传工作,向政府传递来自进步企业、非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发出的联合信息和建议

  4. 建立商业界对条约的信心,认可一个目标远大、行之有效的协议有助于推动系统性变革,以终结塑料污染

《终结塑料污染的全球条约》的关键要点建议

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必须为大规模推广塑料循环经济、终止塑料污染提供有利条件。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防止无关紧要的解决方案拼凑在条约当中。

为此,联盟认为条约应包含下列关键要点:

  1. 条约必须体现紧迫感,设置明确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责任义务,所有缔约方需要在各自所属的国家司法管辖范围内落实条约目标并履行条约义务,与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条约中的规定必须基于通用的定义以及统一的标准和指标,而且必须包含审议机制,以逐步强化这些规定

  2. 条约必须制定一套全面且彼此协调的上下游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应有助于取得我们所期望的全球成果,同时能根据当地情况加以变通应用,包括:

    • 针对淘汰有问题的塑料制定时间表,有问题的塑料包括有碍实现循环经济、对健康构成严重风险或泄露风险较高的塑料

    • 相互协调作用的监管机制和财政激励手段,旨在通过激发必要的创新、投资和消费者选择,促进循环经济解决方案的大规模应用

    • 确保有效机制,为塑料使用后的收集和处理提供充足、持续的专项资金,例如实施设计完善的、强制性的生产者延伸责任制

    • 保障和尊重塑料价值链所有参与者的生计、健康、劳动等相关权益,例如将非正式劳工视为实现安全至上、社会公平的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参与者

  3. 条约需要提供有效工具,以支持各个国家、区域与全球各层级实施和监测进展,包括

    • 支持政策影响的评估,例如通过设立一个科学咨询机构,以更好地理解塑料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产生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

    • 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责任,例如采用全球统一的信息披露义务和报告标准

    • 通过建立一个专门的财政机制并开展能力建设,推动制定和实施国家立法以及行动方案的落地,从而确保各国的有效参与

    • 通过全球通用的监测,提高塑料物质流的透明度,以便追踪循环经济解决方案的实施进展,例如设计通用的规则共享价值链各环节的数据与信息

全球塑料污染条约谈判进程预计将于2024年底结束,该条约及其制定进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几代人应对塑料污染危机的发展轨迹。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系统性倡议负责人Rob Opsomer表示:

全球应对塑料污染危机的需求从未如此紧迫。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呼吁企业、协会、金融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加入“终结塑料污染——全球商业联盟”。在2024年底条约多边谈判结束前,联盟将与成员紧密沟通、合作。在条约文本获得批准后,我们也将对联盟未来如何持续发挥影响力做出评估。

支持“终结塑料污染——全球商业联盟”共同愿景的85家组织名单

金融机构

  1. Achmea Investment Management

  2. Actiam

  3. Albizia Capital Pte Ltd

  4. ASN Bank

  5. ASN Impact Investors

  6. BNP Paribas Asset Management

  7. Bonafide Wealth Management AG

  8. Circulate Capital

  9. DNB Asset Management

  10. Fidelity International

  11. Geroa Pentsioak EPSV de Empleo Preferente

  12. Handelsbanken Fonder

  13. J. Stern & Co

  14. Khumo Capital (Pty) Ltd

  15. LPPI

  16. NEI Investments

  17. Robeco

  18. Rockefeller Capital Management

  19. Target Asset Management Pte Ltd

  20. Trinetra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P

  21. Valori Asset Management

  22. Vancity Investment Management

加工商&生产商

  1. Alpla Werke Alwin Lehner GmbH & Co KG

  2. Amcor

  3. AptarGroup, Inc.

  4. BIOCERR – Biodegradáveis Cerrado

  5. Borealis AG

  6. Emerald Packaging, Inc.

  7. Greiner AG

  8. LeanPie Ltd

  9. Minipak

  10. Mondi plc

  11. Okeanos Group, LLC

  12. Packem SA

  13. TERNOVA

  14. Terracycle

  15. Werner & Mertz GmbH

品牌商&零售商

  1. 3M

  2. The ALDI SOUTH Group

  3. Beiersdorf

  4. Bisley Workwear

  5. Colgate-Palmolive

  6. Danone

  7. EcoPlum

  8. Earth Brands

  9. Essity

  10. everdrop GmbH

  11. Ferrero

  12. gDiapers

  13. The Grieg Group

  14. Henkel AG & Co.KGaA

  15. IKEA

  16. Kimberly-Clark

  17. L'Occitane Group

  18. L’Oréal

  19. Mars Incorporated

  20. Nestlé

  21. Orestia

  22. Paper Tree

  23. PepsiCo

  24. Reckitt

  25. The Coca-Cola Company

  26. Unilever

  27. Walmart

废弃物管理公司

  1. CleanHub GmbH

  2. Gemini Corporation NV

  3. Green Worms Waste Management

  4. Pinovo AS

  5. TOMRA

  6. TriCiclos

其他

  1. Ampliphi

  2. Digimarc Corporation

  3. EA - Environmental Action

  4. Paper Tree

  5. Plasteax

  6. Quantis

  7. Salt Lofoten AS

  8. SAP SE

  9. Searious Business

  10. Skin Insight Ltd

非政府组织与商会组织

  1. Business for Nature

  2. Circular Australia

  3. WBCSD

  4. WRAP

  5. The Consumer Goods Forum